訊息公佈欄
NEWS

心靈法語 返回列表

2025 / 01 / 04 【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】佛跟魔如何辨別
淨空法師:【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】佛跟魔如何辨別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普應群情」,這個「應」好!應,可見得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不是主動的,不是「我想來」,不是的,是你們把他請來的,他是被動的;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,他「應」是被動的,不是他主動來的。 他到這個世間來,現什麼樣的身相,說什麼法,住世久暫,全是眾生應。好像我們這個道場,請一個法師來弘法,我們是禮請他的,他就來了。我們請他講一個月,一個月時間到了,我們不再請他,他就走路了。我們請他住一年,這都有期限的,這個期限是我們訂的,不是他訂的。他應化在這個世間,沒有時間長短的觀念,全憑眾生之感,也就是我們眾生的希求。我們想想哪一個眾生不想佛久住世間? 這樣說起來眾生感的力量很強大,佛為什麼不來?這個感是真的還是假的?希望佛菩薩來,我們大家熱鬧熱鬧,這種感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真的是真想學,真想脫離六道輪迴,真正覺悟到六道輪迴之苦,六道輪迴的恐怖,這樣的感佛菩薩才來。 希望佛菩薩常常來,我們熱鬧熱鬧,這種佛菩薩不來的。也有人來,誰來?妖魔鬼怪來,妖魔鬼怪變現佛菩薩的形相,跟你一起來湊熱鬧。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好,「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,那個邪師就是妖魔鬼怪,魔來了。這是《楞嚴經》上說,「因地不真,果招紆曲」。因地是你感的因地不是真實的,所以果報感得來的不是真佛,假佛來住世,魔冒充佛、冒充菩薩,欺騙眾生。 佛跟魔我們如何辨別?佛在《楞嚴經》上教給我們辨別的方法,「清淨明誨」那一段經文,四種清淨明誨,那是讓我們辨別真佛、假佛,真的佛法、假的佛法,你要是細心去讀誦、細心去體會,你就有能力辨別真假。所以我講《楞嚴經》的時候,我告訴大家,那一段文字我叫它做照妖鏡,魔對於這段文字是最討厭的。所以釋迦牟尼佛的經法將來要滅的時候,佛說第一部滅《楞嚴經》。什麼原因?如果《楞嚴經》不滅,魔不得其便,眾生要是讀了《楞嚴》的話,他有能力辨別,能夠看穿他。沒有這部經,眾生沒有能力看出那個魔是假的,都會把魔當作真佛。 我們在經上看到五十種陰魔,那個魔的境界要是現前,我們都會把他當作佛看待,都自自然然五體投地,絕對不會知道他是魔。他也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他也放金色光明,他顯示妙莊嚴的淨土,我們有什麼能力看出來?神通變化,魔有智慧,魔有福報。跟佛差別在哪裡?平等,魔不平等,魔不清淨;換句話說,你要仔細觀察,他還有控制人的念頭,還有佔有的行為。如果是佛菩薩,決定沒有這個念頭,決定沒有這個行為,所以你從這個地方就不難辨別。 《楞嚴》是佛門裡面的寶,古大德讚歎「成佛的法華,開慧的楞嚴」,《楞嚴》開智慧。為什麼說成佛的法華?佛在法華會上才說出真話,「一切眾生都能成佛」,在《法華》以前佛是方便語,告訴大家「一闡提」不能作佛,一闡提就是沒有善根的人。佛的方便話勉勵我們、警策我們,要我們種善根。可是到法華會上「開權顯實」,說真實的,說真實的一闡提也能作佛。為什麼?他有佛性,他的佛性跟如來果地上證的佛性無二無別,他怎麼不能作佛?不過是迷得深,遇到佛法他排斥、他不能接受,所以那是從緣上說的。法華會上是從因上說的,從因上講大家都平等,大家都有佛性。 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《華嚴》說得就更圓滿,說得更究竟,不但有情眾生能成佛,無情眾生也成佛。為什麼?無情眾生有法性,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,這個意思很深,大家能體會到嗎?果然體會到了,虛空法界跟自己不是一體嗎?於是我們對佛所講的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這兩句話,愈有深刻的認知。植物、礦物也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跟自己是一體,不是二體。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愛人?人有佛性;為什麼要愛物?物有法性。懂得這個道理,你就不會破壞自然生態,你就會隨順自然的法則,仁民愛物,愛人也愛物,愛人跟愛物是平等的,決定沒有偏好。 所以佛心平等,魔心不平等;佛心清淨,決定沒有絲毫污染,但是魔心不清淨,你仔細觀察就會看出來。我們要學佛,不能學魔。學佛就要學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覺,魔恰好跟這個相違背。 魔也講真誠、講真心,真心裡還帶著有自私在裡頭,從前李老師講,百分之九十九的真誠,裡頭有一分自私,那是魔,那不是佛,佛是決定沒有一絲毫自私的念頭在裡頭。這個很難辨別,就是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真誠,你怎麼能辨別?就有那麼一點點私心。愈是大魔王,真誠心愈多,自私心愈少,但是他決定沒有斷;愈是小魔王,真誠心愈少,自私心愈多,大魔跟小魔差別就在此地。 可是佛與菩薩,菩薩我們講真菩薩,決定沒有一絲毫自私的念頭,自私是煩惱,他煩惱斷盡了,決定沒有了。相似位的菩薩,雖然煩惱沒有斷盡,他已經控制住,所以他也是一片真誠處事待人接物。煩惱雖沒有斷,他有能力控制得住,他有定慧把煩惱控制住,這叫相似位的菩薩,跟魔決定不一樣。 所以「應」字好,我們要能體會到這個。魔不是應眾生來的,他主動來的。為什麼主動來?他要控制,他要佔有。你要控制,你要佔有,你不主動怎麼行?佛菩薩沒有佔有的念頭,沒有控制的念頭,所以你要請他他才會來,你不請他他不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文節錄自【華嚴經】第166集
 
tel06-2607089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fax06-2909785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emailcharity26789@gmail.com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address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二段105號3樓301室
服務時間: 週一至週五,上午08:30~下午4:00
週六、日會所未開(除辦活動外)
 
法人登記證書:104證社字第25號登記簿 第46冊 第19頁 第1109號
核准立案字號:台內團字第1040040058號
統一編號:40933099
郵政劃撥帳號:31626613 戶名: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
匯款銀行: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─嘉義分行
帳號:(812)2021-01-0000895-5
 
版權所有 © 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
建議使用最新版本 GoogleIE 瀏覽器觀看;網頁設計 凱克博
Total 3557923
Today 18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