訊息公佈欄
NEWS

心靈法語 返回列表

2024 / 10 / 22 三皈依——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的解釋以及意義
淨空法師:三皈依——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的解釋以及意義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三皈是學佛正式的開始,皈依的儀式雖然簡單隆重,但這是凡聖的轉捩點;從今天起我們發心要轉凡成聖。這個願望確實不容易達到,但淨宗有特別的方便法門能滿一切眾生願,只要我們如理如法的修學,發菩提心,深信切願,老實念佛,就能滿眾生的願。   有些同修問,「學佛要如何學法?」這個問題,世尊在《無量壽經》為我們講得很多。就總綱領來說,就是《無量壽經》講的三個真實:「開化顯示真實之際」、「惠以真實之利」、「住真實慧」。三個真實中最重要的就是「住真實慧」,你不能住真實慧,前面兩個真實你達不到。「真實之際」,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,教下講的大開圓解,這是自度的圓滿;「惠以真實之利」,這是菩薩化他;自行化他都能止於至善,這就是住真實慧。住真實慧的先決條件,是把我們自私自利的念頭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過來,念念為正法久住。我們有沒有這個念頭?怎樣令正法久住?我們必須依教奉行正法才能久住,如果不能依教奉行,正法就會在這個世間消失。唯有住真實慧的人,才會認真努力奉行佛法,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,我們一定做到,教我們不可以做的,我們決定不會違犯,這個人就是住真實慧;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給社會做好樣子,這是住真實慧。我們這樣修行就能達到究竟的善好,儒家講「止於至善」,至善就是最好的,沒有比這個更好的,要從這個地方入門。   「皈依」,皈是回頭,依是依靠,從今天起我們真正發心回頭,依靠佛菩薩的教誨。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不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不再隨順自私自利,要從這裡回頭,這叫皈。決定依靠佛陀教誨,為什麼?依靠佛陀教誨是學佛,學佛才能成佛,不學佛我們怎能成佛?「三皈」的意義,我們一定要清楚明瞭,否則只做這種儀式,這種形式是假的不是真的,那是名字皈依,實際上沒有皈也沒有依。所以,真正發心皈依,這時候是起了一個很大的轉變。三皈的意義,我們詳細講過幾次,都保留著錄音帶與錄像帶,還有同學發心從錄像帶寫出文字,所以有一本「三皈傳授」的小冊子。諸位一定要多看多聽,真正了解三皈戒的意義,信受奉行,我們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。   皈依決不是皈依一個人,皈依一個人就錯了,是皈依三寶。我們宣讀皈依誓詞,「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」,沒有說皈依某某法師,這一定要清楚明白。如果迷惑顛倒,找一位有名氣的法師,炫耀自己,「我是某某法師弟子」、「我皈依某某法師」,你起這種分別執著,你將來的果報在阿鼻地獄。為什麼?因為你破和合僧,你在僧團中起分化作用,這個罪過是五逆罪最後一條「破和合僧」。   一定要懂得,皈依之後,無論是哪個僧團,我們都是用真誠、清淨、平等心對待。這個僧團如理如法的修行,我們可以跟他學;這個僧團破戒、不如法,造作很多罪業,我們對他恭敬,不批評他,不跟他學,所謂是敬而遠之,這就對了。他墮落,我們不可以跟他墮落,跟他墮落這是絕大的過失。佛跟魔的差別,魔是教人鬥爭,教人彼此互相猜疑、瞋恨,那是魔,那就是邪法不是正法。是佛、是正法決定是教大家和解,勸導大家和睦相處、平等對待。我們從這些地方就能辨別是正法道場、還是邪法道場,是佛道場、還是魔道場,只要自己稍稍留意就不難辨別。邪法毀謗正法,正法恭敬邪法,這不相同,正法何以能恭敬邪法?邪法的性也是佛性,只不過是迷了而已。善性跟惡性沒有兩樣,是一個性,我們從體上去看,不要從相上去觀察,相有善惡,體無善惡。從體上看,就得禮敬諸佛,從相上看,正法讚歎,不是正法不讚歎,禮敬不讚歎,差別在此地。如果是正法、善法,禮敬也要讚歎,這是《華嚴經》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的。皈依決定是隨順佛陀教誨。   說「佛、法、僧」,這太抽象了。皈依,凡夫總希望這個心地能踏實,真的找到依靠,若沒有依靠,雖受三皈,還是不知往哪裡去皈。釋迦牟尼佛知道這個情形,為我們開示,我們皈依佛,這個佛是阿彌陀佛,為什麼不皈依本師釋迦牟尼佛?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。我們皈依阿彌陀佛,釋迦牟尼佛歡喜,我們皈依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搖頭,「唉!這個學生不聽話,徒弟不聽話。」教你皈依阿彌陀佛,我們就皈依阿彌陀佛,我們有依靠了。常念阿彌陀佛,大勢至菩薩在《圓通章》裡面教我們要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教導我們「憶佛念佛」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,我們一定要遵守。   皈依法,法寶是經典,經典太多了我們依哪一部經?在此地,我們為諸位提出來,我們皈依《無量壽經》。現在世間《無量壽經》流通有九種不同的版本,每一個本子都好。九種本子中最好的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,我們每個星期六講演的《無量壽經》就是採取夏蓮居的會集本。別人有分別,我們沒有分別,我們對九個本子一律平等看待。我們採用這個會集本,這個本子方便、言簡意賅,文字簡單通順,讀起來很流暢,意思很明顯,不講也能懂,所以我們一定要依這個本子。這是皈依法,法寶有了依靠。   僧寶找誰?阿彌陀佛旁邊兩位助手就是僧寶;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,菩薩僧。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,大勢至菩薩代表圓滿智慧,由此可知,僧寶教導我們什麼?教導我們要用智慧的慈悲。不能用感情,隨順感情就麻煩,就會造作惡業,就會墮落,所以慈悲要隨順理智。換言之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,僧寶是教導我們用理智不要用感情,從感情裡面回過頭來依理智,這就是皈依僧寶。一定要知道「皈」是什麼意思,從哪裡回歸;「依」是依靠,依靠什麼;搞清楚了,從今而後認真努力依教奉行,你就決定能得三寶殊勝的利益。   《無量壽經》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,這一段經文,是為我們細說五戒、十善,裡面有道理、有事相、有方法,也給我們說明善惡果報。這一段就不特別講了。過去我們《無量壽經》講過很多遍,都留著有錄像帶、錄音帶,諸位可以從錄像帶、光牒、VCD,反覆的多看多聽,我們必須認識清楚,才曉得持戒是清涼自在的。戒律不會帶給我們麻煩、不方便,你真正去做,會帶給你真正的清涼自在、煩惱輕、智慧長。無量無邊的殊勝功德利益都在持戒裡面得到,不持戒的人不知道,你給他講,他也沒辦法體會。   一些初學的人來學佛,他說:「佛經的道理不錯,可以聽聽。戒律不行,戒律太可怕了,是吃人的戒律,約束我們,動都不能動,一動就犯戒了,全部的自由都被削剝了。」這是錯誤的觀念,他沒有了解戒律真正的利益、好處。而戒律決定不難受持,戒律就是諸佛菩薩日常生活,它不是有意定下來的,是我們把諸佛菩薩的生活寫下來,就變成了戒律,它是正常的生活。我們的生活不正常,我們在六道輪迴,不正常的生活過習慣了,遇到正常的生活就害怕、排斥。正常生活是佛菩薩的生活,是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。現在人講自由自在,在佛法裡講「解脫」,解脫就是自由自在,一個解脫的生活,我們嚮往而得不到,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佛告訴我們:只要依照戒律去生活工作、去處事待人接物,諸佛菩薩自在、幸福、快樂的生活,你也可以得到,這個得到就是證得,你得到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恭選自學佛答問(第6集)

tel06-2607089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fax06-2909785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emailcharity26789@gmail.com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address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二段105號3樓301室
服務時間: 週一至週五,上午08:30~下午4:00
週六、日會所未開(除辦活動外)
 
法人登記證書:104證社字第25號登記簿 第46冊 第19頁 第1109號
核准立案字號:台內團字第1040040058號
統一編號:40933099
郵政劃撥帳號:31626613 戶名: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
匯款銀行: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─嘉義分行
帳號:(812)2021-01-0000895-5
 
版權所有 © 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
建議使用最新版本 GoogleIE 瀏覽器觀看;網頁設計 凱克博
Total 3569116
Today 232